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培动力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优质客户拓展取得亮眼成果,支撑公司未来业务规模扩张:受同期高基数,下游客户生产规划调整、降价压力向零部件环节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收入增长短期承压,但公司在优质客户拓展方面取得亮眼成果,对公司未来业务规模扩张形成良好支撑。动力总成业务方面◆★★,公司在夯实与博格华纳★★★、盖瑞特等国际头部客户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陆续成功开发Scania★★◆■★★、三菱重工、利纳马、克诺尔、石川岛播磨等客户新项目并顺利投产。2024年1月,公司成功赢得“戴姆勒酒杯项目”全部订单并签署定点,该项目在2024年为公司带来近1亿元销售额★■★■★,系公司成立至今历史上单个项目★■◆、单品年销售额最大的项目,12月公司与博格华纳的两大重要项目获续约,预计将为公司贡献年均近亿元的销售额;传感器业务方面,在国内商用车(柴油机)领域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的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在国际市场与乘用车领域取得了客户拓展成果■★★◆,国际市场上,公司作为博世在中国的陶瓷压力传感器供应商,基于公司在新品开发上的技术优势,公司为博世开发的天然气发动机压力温度传感器项目已于2024年二季度成功实现量产,同时公司竞标获得博世排气温度传感器项目◆■,预计在2025年二季度完成小批交付并在年内实现批量供货;乘用车市场上■■◆★,公司于2024年第三季度陆续获得了比亚迪压力传感器及雨量阳光传感器的项目定点并同步完成开发,两个项目均将于2025年年初开始小批量供货◆■◆★■◆,2024年下半年,公司完成了全新自主品牌乘用车M公司的审厂及供应商代码准入工作并获取项目报价机会,预计2025年完成项目定点及量产交付。另外在商用车领域,公司与国内商用车变速箱龙头企业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获取其新能源变速箱传感器簇项目定点并完成样件测试,预计在2025年三季度完成小批验证并量产供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0亿元■★■★◆,同比-1■★★■■.60%,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43.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7.94%,EPS为0.19元■◆■。2024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同比-14.77%,环比+0.40%■◆■◆,实现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环比转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环比转亏★◆。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19.16%,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61.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69.34%。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拟投资成立机器人子公司■★★■,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在车规级传感器方面技术积累深厚,产品机器人领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2025年2月20日公司宣布拟设立100%控股机器人子公司◆★◆■,并将利用已有的车规级MEMS压力芯片和硅应变计的自主设计及封装测试的能力,寻求从玻璃微熔MSG高压压力传感器向六维力矩传感器延展的突破,力争在2025年内实现产品的研发落地■★。公司有望利用自身在传感器方面的技术积累建立竞争优势,发展机器人业务成为驱动公司成长的第二增长曲线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09亿元、16.22亿元、18.53亿元★■,实现净利润1◆★.10亿元■■★◆、1◆■★■★.44亿元、1.81亿元,EPS分别为0■◆★◆■.32元、0.43元、0◆■■◆.53元,对应PE分别为74.87倍■◆■★■、56.93倍■★■、45.42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机器人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2024年毛利率稳中有升,加大研发与业务拓展带来费用率升高。2024年公司调整会计准则■★,将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中应当确定的金额从■■★★“销售费用”科目调整为“营业成本”科目,调整后公司2024年毛利率同比+1■◆■◆.38pct至26.25%,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带来的毛利率优化,其中涡轮壳和中间壳收入同比+37★★■■◆◆.19%★◆★■◆★,毛利率同比+17.23pct;温度传感器收入同比+14.17%,毛利率同比+14.56pct;速度位置传感器收入同比+6.66%,毛利率同比+7■■◆■★.29pct。2025年Q1公司毛利率同比-3■■◆◆■.47pct至24.32%,主要受收入规模下降影响。费用率方面,2024年公司研发/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38pct/+0.31pct/+1■■◆.01pct/+0.41pct★★■,2025年Q1公司研发/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61pct/+0.26pct/+1.99pct/-0.47pct◆◆,研发费用率的上涨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公司通过技术打造竞争优势,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研发成果,例如目前已完成第三代WPTC加热器产品的设计与定型,顺利通过EV测试。与同类产品中同功率竞品相比◆◆■★■◆,第三代WPTC加热器实现体积降低约15%★◆◆、性能提升约10%◆★★、成本下降约15%的重大突破◆★;全资子公司盛美芯成功完成了多款车规级MEMS产品的设计流片,并正式投产了第一条封装测试产线。销售费用率的上涨主要来源于公司业务拓展与市场开拓力度的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