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主力来到咱山东

  “1940年春天,八路军召开参军动员会,俺爷爷第一个走上主席台,他说,国难当头,每个中国人都该出份力。■◆■■”刘炳元说◆■■★★◆,爷爷带头为大儿子报名参军,随后几年★◆◆◆◆,他又亲手把二儿子和小儿子送到部队◆■◆◆。

  1939年3月,陈光、罗荣桓率东进支队挺进泰西。担任右翼警戒任务的师骑兵连行进至汶上县草桥村时■★◆★★,化装成日军骑兵进入伪军据点。伪军慌忙集合,等待“皇军”检阅,结果被骑兵连全部缴械◆★◆★■■。

  “八路军115师主力部队入鲁后,与山东纵队并肩作战★◆■★,在山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相继创建和扩大了冀鲁边◆■■★、鲁西、鲁南等抗日根据地。■◆★◆”陈庆合介绍。

  从那时起■■◆■■◆,一颗颗种子随着抗日烽火在齐鲁大地上撒下。山东的“棋局”◆■★,活了★★■★。

  如果将视线从大店镇放大到全省◆◆★■■★,不难发现115师“东进★◆★”过程中留下的辉煌印记。

  新兵员的不断补充,确保了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到抗战结束时★■◆◆★,除了这27万主力部队,山东根据地还拥有强大的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解放了大片国土和众多县城■■◆◆■。

  李晨熙说◆★■,昔日浴血之地,今日已成为赓续红色基因的热土,“每天,我都要接待好几拨游客◆■■★★■,每次带着他们讲解至此■◆,我都能看到聆听者眼中闪烁的泪光■★。”

  “罗生特的故事,和白求恩非常相似,同样是医生■★◆◆,同样是一个外国人,同样是毫不利己★◆■■■■、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医院文化办副主任张俊娇说■◆■,但罗生特又与白求恩不同,他加入了中国★■★,成为一名特别党员■■◆★◆■。

  位于沂蒙革命老区东南部的莒南县人民医院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罗生特医院。这是为了纪念一位与山东有着深厚情谊的国际战士罗生特而命名的★★★■★◆。

  坐落在太行山脉崇山峻岭间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中国唯一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枚不起眼的钉鞋拐子。这是2002年莒南县一位村民交给纪念馆的——当年一次反“扫荡★◆”中◆★■◆■■,115师师部转移,一位战士将这件钉鞋拐子暂存在村民家中。这一存,就是近60年。

  透过这个钉鞋拐子,我们仿佛又看到了80多年前,八路军战士为驻地老乡修鞋补鞋、挑水劈柴■◆■、干农活的动人场景。钉鞋拐子虽小◆■◆■★,却饱含群众与八路军的鱼水深情,成为抗战时期“军民一家亲◆★■■◆”的见证。

  1941年,山东妇联组织于三八妇女节之际发出号召★★★,要在全省搞识字运动。据大众日报记载★★■:1941年3月,沂蒙地区的识字班一共办了225处,学员有4502人;到了1943年■■★★◆★,光是莒南县的妇女识字班就有520多个◆■■★,学员多达15700人。识字班运动在全省大规模铺开■◆■★★◆,影响也越来越大。

  八路军山东纵队和中央山东分局几乎同时成立■◆★★■■,标志着山东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这为当时孤悬敌后的山东找到了一条出路。

  在当时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合格的医疗卫生人员十分缺乏◆★。而要想培训此类人员,不仅所需物资较多,培训周期也较长。

  “平型关打日本的军队来了■◆■!★★”★■“老百姓的队伍来了!”鲁西大地上★■★◆◆,老百姓奔走相告。对当时的山东人民来说,看到这样一支敢于和日伪军作战的队伍◆◆★◆■,就是看见了救星■■★◆,他们怎么会不欢迎◆◆■◆★★?

  大众日报注重将镜头和笔端对准群众■★★、让群众当主角。1940年12月◆◆■◆★,山东省战工会颁布了战时国民教育方案◆■★,要求广泛开办识字班、夜校、补习学校◆■◆★★、短期训练班■■◆★◆★。自1940年冬天开始,沂蒙根据地年年都组织开展冬学教育,这成为识字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115师到鲁南后,罗荣桓曾住在当地开明绅士万春圃家中■■◆◆★。万春圃对罗荣桓帮马夫给马喂药■★■、教战士识字■◆◆、为战士挑脚泡■◆、给战士缝补衣服的行为深受感动■◆★★,随即将其掌握的近千人的武装力量交给八路军。

  时间拨回1939年的3月2日。此时,肖华已率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于几个月前抵达冀鲁边区。这天,郓城中心县委书记梁仞仟一行人步履匆匆◆◆,赶往115师师部驻地——状元张楼村■■。梁仞仟一行首要任务就是为刚刚到达鲁西的陈光和罗荣桓介绍当地斗争形势:盘踞在郓城西北樊坝村的刘玉胜部无恶不作■■■,当地人恨之入骨,各界人士希望八路军狠狠打击!

  在当时极度缺乏药品和医学器材的情况下,山东军区卫校于1943年至1945年期间,共培训医护人员260人■◆★■★,为我军的医护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1938年4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奔赴延安汇报工作,当提出派一个主力团赴鲁时◆■■,毛主席当即表示,■■“中央支持你们。一个团是不够的,看来还要多去一些!”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主席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发出了★◆“派兵去山东■★★◆”号召■■■◆★■。

  八路军115师的这次“智取”故事,写进了创刊初期的大众日报的新闻报道。“草桥阅兵”,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成为佳线年底,为了把分散在全省各地的游击队统一编制、统一指挥,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12月上旬,中央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央山东分局★■◆。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也在沂水县王庄正式宣告成立★★。

  ■◆■◆★■“兄带弟、儿别娘★◆■◆★◆、父送子、妻送郞,前呼后拥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大地上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1938年底进入山东时◆★◆,115师只有7000人左右;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山东军区整编完毕■◆■◆◆,主力部队已发展到27万余人,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一支强大劲旅。

  “这两年,我们新建了一处占地13◆◆■.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院区,更好地为莒南和周边县区的老百姓服务★◆★■■。还专门建设了一处罗生特主题展厅,详细记录了罗生特的光辉事迹,供人们瞻仰学习。”张俊娇说。

  “高楼耸立罗生特,国际战士留英名,红色圣地小延安,救死扶伤我传承……◆★★”7月10日,来到莒南县人民医院展馆时,一面写有医院院歌的展示墙吸引了记者注意。

  复杂的环境最需要明确而坚定的声音。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的大众日报创刊了。从蒙山深处的沂水县王庄出发◆■◆◆■,抗战期间,这张报纸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转战百余个村庄◆★,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坚持出版发行,见证了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也记录了山东党政军民团结一心、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光辉篇章。

  “115师进入山东后,有力推动了全国唯一以一省范围为主体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孕育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并为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夺取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陈庆合说。

  就这样◆★■◆■★,根据党中央指示,八路军第115师组建由该师师部、师直属队及第686团组成的东进支队,从山西出发◆■★◆■,越过一道道封锁线年春节后◆◆◆■,挺进鲁西,进入山东。

  今天走进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旁边的纪念馆◆★■★◆,一块大展板引人注目■◆。上面清晰写着115师创建党的模范铁军的五条要求和拥政爱民十大公约。“这里面的很多要求对今天的我们仍深有启发。”陈庆合说★■◆■◆,这些都为补充兵员、壮大主力部队打下了基础。

  推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实际上■★◆,这与当时山东面临的形势紧密相关。七七事变后,韩复榘稍战而退◆■■◆,日军很快进占山东。伪军与日军沆瀣一气、杂牌军队割据一方、土匪强盗趁乱而起……人民群众被多方势力盘剥,度日艰难。老百姓日夜盼望着能有一支为民做主★■◆■、真正抗日的队伍。

  “俺爷爷把三个儿子送上了战场★★,俺大伯和俺爹先后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俺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牺牲了。★■”刘炳元边回忆,边擦去眼里的泪水。

  听完郓城人民和县委的请求,师部决定:首战樊坝◆■■◆★★,彻底消灭敌军,以此作为献给齐鲁大地人民的一份“见面礼◆◆”。

  1941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面积由3.6万平方公里缩小到2.5万平方公里■★■◆◆。这一方面是由于日军的“扫荡”“蚕食”和封锁,但也暴露出根据地建设中◆◆,没有很好地发动群众◆★■■★,没有树立起基本群众优势的问题。1943年3月,山东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此后,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政策开始大力推行,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罗生特为多少群众治过病,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山东根据地有个罗生特◆★★★,当时◆■◆■,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呼罗生特为‘罗大鼻子’,方圆几十里群众都来找他治病★■★★◆■。◆◆”张俊娇说。

  他还亲自为学员授课★★◆,编写教材■■■★◆◆、制作教具。在培训医护人员时,罗生特格外注重在实践中传授技巧★■★◆★■,每次手术自己都要亲自示范,亲自指导,手把手地向大家传授医护知识◆■■◆★。对于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他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经过一夜鏖战,樊坝战斗以八路军完胜告终。115师入鲁首战告捷!“平型关打日本的军队来了!”“老百姓的队伍来了◆■■★◆■!”鲁西大地上◆■■★★◆,老百姓奔走相告。对当时的山东人民来说◆◆,看到这样一支敢于和日伪军作战的队伍◆★■■◆,就是看见了救星■◆◆★,他们怎么会不欢迎?

  来到山东后,罗生特挑起了这个重担。在莒南县陈家老窝村◆★■,罗生特亲自设计、组织施工◆◆★★◆,建起了一所拥有近百间房屋的战时医院兼山东军区卫校。在罗生特的建议下■★,山东军区创办了《山东军医杂志》(后改为《山东医务杂志》)■■,刊登战地救助、疾病预防等医疗知识◆★★。

  “115师是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及陕南第七十四师等部■◆■★,于1937年8月在陕西省三原县改编而成的◆■★。◆■◆★”研究115师历史多年,莒南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庆合认为,党中央把一支铁骑雄师派到山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着眼全民族抗战大局、心系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

  诞生于战火中的大众日报,坚持深入战斗一线采访■■★,部队打到哪里,记者就采访到哪里,报纸就随军发行到哪里◆■◆◆★★。1943年冬,日伪军万余人分进合击沂蒙抗日根据地,岱崮保卫战打响。正在沂南采访的记者于冠西■◆■■,得到指令奔赴前线◆★。硝烟未散,他便冒险爬上崮顶察看现场,随后就着油灯连夜写出长篇通讯《光辉的南北岱崮保卫战》,成为抗日根据地传诵的名篇★◆★★■★。

  1938年底,由陈光、罗荣桓率领的115师挺进山东,2年多后★■,司令部迁至莒南大店。当地望族——庄氏家族中的有识之士献出宅院■★■◆,供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及其附属机关使用。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里一度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沂蒙老百姓是正直淳朴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加倍报答◆■★。”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讲解员李晨熙说■■。正因如此,才有很多★■★★“无名◆■”故事代代相传◆◆◆■★★:压箱底攒着的布匹,捐出来做军装;家家户户粥清得见底,只为多剩下一点口粮送到军队……

  1941年,八路军115师挺进莒南后◆◆■◆★,聚将台村农救会会长刘永良带头参加党组织的抗日活动◆◆■◆,村里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秋风凉,树叶儿黄,战士杀敌在前方,我为战士缝棉装★◆◆◆;一针一线缝进俺的心愿,缝进俺的希望,缝好军装上前线,打走鬼子兵★◆,赶走那群野豺狼★◆■■。◆★◆”

  ★◆◆■■■“兄带弟、儿别娘、父送子、妻送郎,前呼后拥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大地上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到抗战结束时■◆★,除了27万主力部队,山东根据地还拥有强大的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解放了大片国土和众多县城

  在莒南县坊前镇聚将台村82岁老人刘炳元家中,高高悬挂着“三英烈之父”的牌匾。

  7月9日,正值盛夏,位于莒南县大店镇的庄氏庄园内★■★★,草木青翠,紫薇花开得正盛。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就坐落在此。

  岁月抹去的是冰冷的数字★■■,抹不去的是救治过的鲜活的生命。1944年8月3日,大众日报就罗生特为根据地群众治病这一事进行了报道★★◆■■★:“山东军区卫生部附属所半年来平均每天给十几个老百姓治病■★★,国际友人罗大夫很和蔼地给老百姓开刀……”

  直到1943年9月,经陈毅推荐,罗生特来到山东军区卫生部驻地莒南县工作,为根据地的战士与群众治病。

  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这场战争留下的历史记忆,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和积淀却越发清晰且厚重◆★★。如今◆◆◆◆■,罗生特医院◆★★★★◆“厚德尚学 精医为民”的牌子仍熠熠生辉。

  尽管革命的火种早已在山东点燃,先后有十几个地区爆发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武装普遍缺武器装备★◆■★★、战斗经验★■◆、军政骨干,要想尽快形成强大战斗力◆■★,迫切需要主力部队帮一帮、带一带■■★■。

  “秋风凉★◆■,树叶儿黄■■■■,战士杀敌在前方,我为战士缝棉装■◆◆■★★;一针一线缝进俺的心愿◆■,缝进俺的希望■■■◆,缝好军装上前线,打走鬼子兵,赶走那群野豺狼■★★。■★”记者近日在莒南采访时,一位老人随口唱起这首歌谣。80多年前,115师司令部驻扎莒南后教孩子们唱的这首歌◆★■,如今仍深深印在莒南人民心中。

  罗生特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病人一视同仁。当时,老区人民很贫穷★■★★◆★,有的病人身上长了虱子,受限于客观条件,有时连简易听诊器也没有,他就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胸口听诊★■■★■★。很多次★★■■◆■,当他准备听诊时★◆■■,发现病人胸口上有虱子,他就用手捉下来并捻死,继续用耳朵听诊,老乡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大鼻子。

  “本报的使命就是动员人民起来抗战,发表一切有益于抗战的言论!◆★★★■◆”发刊词上的这句话,大众日报通过一篇篇报道将其贯彻到底■◆★■★◆。从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通讯到社论◆■■★■、诗歌◆★■、漫画◆◆◆■,既立足沂蒙■◆◆◆,又放眼世界,一篇篇文章如战斗檄文、号角◆★◆,成为根据地军民了解八路军抗战和根据地政策的主要渠道★★■,也成为边区党政军民对敌作战的重要宣传武器。

  1903年,罗生特出生于一个奥地利犹太人家庭,1927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二战爆发后◆■★,因受到纳粹的迫害,他背井离乡。走投无路之际■◆★★,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给罗生特送去了通往中国的■★★★◆◆“生命签证”。来到中国后,他先是在上海法租界开办了一家诊所◆★■◆,后又由地下党员介绍前往新四军军部。

版权所有 © 2020 上海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k8凯发官网(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24沪ICP备18002504号-2 沪(金)应急管危经许[2023]202379